外交学院“深化法学专业供给侧改革”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3年12月1日,外交学院“深化法学专业供给侧改革”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外交学院国际法系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和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师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研讨。本次会议由外交学院副院长许军珂教授致欢迎词,国际法系副主任张华副教授主持。

外交学院副院长许军珂教授代表外交学院向所有参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许军珂教授指出: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法学教育体系,建成了种类齐全、内涵丰富的法学学科体系。但同时,法学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期望通过各位参会嘉宾分享各自学校的宝贵经验,能够深入研讨法学专业结构调整的理念、路径和方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法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

本次专题讨论由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副主任张华副教授主持并担任评议人,由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柳建龙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贺丹副教授、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乔慧娟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张丽英教授、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田海鑫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朱振荣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帅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张翔教授、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基础法教研室主任张春燕副教授、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外交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李磊老师分别作主题发言。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兵教授以《数字时代法科人才培育的机遇与挑战》为发言主题。陈兵教授结合实践,指出了在当今数字时代背景下法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从数字技术催动法律制度的变革、数字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对现有法治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和数字社会发展对传统法律职业提出挑战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柳建龙教授以《宪法案例教学与法学思维的培养》为发言主题,从宪法专业和教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宪法学的目标、宪法学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宪法分析的框架,以及宪法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在处理宪法学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时应先回到相应部门法理清问题,再回归于宪法的思考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贺丹副教授以《多语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发言主题,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培养平台、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分享了涉外人才培养的经验,指出目前实践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仍将继续探索多语种学习与法学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乔慧娟副教授以《应用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以国际航空法模拟法庭竞赛为例》为发言主题,介绍了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系的发展情况和学科建设情况,分享了带领学生参加国际航空法模拟法庭竞赛的历程、经验与收获。乔慧娟副教授指出,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系融合“互联网+”特色,开设互联网犯罪专题课程、互联网纠纷解决课程、互联网金融科技与监管课程等特色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过程中也要转变观念,切实以应用型为导向设计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张丽英教授以《国际法律人才培养的建议——基于样本活跃度及背景的分析》为发言主题,从实证的角度出发,以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以图表的方式展现出目前我国国际法律人才缺失的问题,反思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其中双语法律教学实践效果不佳、实践教学参与程度低且缺乏体系、西部地区国际法学教育相对落后的问题,并提出与产出国际法律出庭律师较多的大学合作、提供职业转换机会、提供除英语外更多语种的教学等建议。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田海鑫副教授以《法学专业教育教学与行业、地域的结合》为发言主题,从法学与行业结合、法学与地域结合两个视角分享了华北电力大学在法学专业教育教学中注重与行业契合、与地区合作的经验,同时也指出这对老师的教学领域、专业领域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朱振荣副教授以《培养高水平谈判人才,推动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发言主题,结合丰富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实践,分享了让学生忙起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强调谈判技能也是法治人才应当具备的能力,指出在谈判课程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的侧重是授课教师面临的挑战。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帅副教授以《法科学生全时学习的探索、经验与问题》为发言主题,分享了中央民族大学开展的法科学生全时学习的活动,指出全时学习课程的设置分为学习方法类课程、基础素养课程和导学类课程,要因时、因地制宜开设。王帅副教授强调开设全时学习课程要注意与在校课互补以及体系性等问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张翔教授以《实践导向的宪法课程供给》为发言主题,介绍了法学课程要包含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普遍性职业训练、专门性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等内容,提出了讲授课、练习课、实践课、研讨课和技能课的课程模块构想,分享了开设宪法学、外国宪法、宪法案例分析的宪法课程结构。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基础法教研室主任张春燕副教授以《法学实践课程的现实意义:以模拟法庭比赛为例》为发言主题,介绍了国际法系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及竞赛的课程建设。张春燕副教授指出,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是培养并加强法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推手,通过参与比赛,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机制,同时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未来的法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外交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李磊老师以《完善高校法律援助制度,深入促进法学教育改革——作为法学实践教育供给结构的一部分》为发言主题,从历史沿革、法律规范的角度介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定位,从知识和实践反馈两方面分析外交学院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活动,指出法律援助活动与法律诊所教育具有同构性,详细介绍了外交学院法律援助中心与法律诊所课程的发展与内容设置,提出其面临着案源选择问题和知识供给问题。

张华副教授对各位参会嘉宾的精彩发言逐个进行了点评,并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她总结了会议中各位参会嘉宾分享的宪法教学、结合学校特色开展课程等宝贵经验,随后讲述了外交学院国际法系的发展历程,介绍国际法系外语、法学、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特色,以及开设的众多凸显本校特色的国际法课程,分享了涉外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的经验。同时,张华副教授提出加强学校间交流与合作,发展学校间教学联盟的倡议。会议的最后,张华副教授表示欢迎各位嘉宾持续关注教改会议,希望以后有深入地往来,互相借鉴学习。

国际法系

2023年12月1日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