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研究所第二届本科生国际问题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7日下午,国际关系研究所第二届本科生国际问题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世界·危机·共生”,共计一百余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论坛评委赵怀普教授高尚涛教授、高望来教授王秋怡副教授、贾子方老师辅导员张萌老师莅临本次活动



在第一届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次论坛扩大规模,面向北京市国际关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征稿2024年9发布征稿以来,国际问题论坛秘书处收到来自不同高校的稿件近60篇。经过论坛秘书处和国关所教师多轮匿名评审阶段,最终选出6篇论文参与论坛展示

论坛伊始,赵怀普教授题为《大变革时代的国际关系研究创新》的讲座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然而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碰撞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动荡。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变革期,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国际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赵怀普教授提出,国际关系研究应树立前沿创新意识,加强研究问题创新意识、理论创新意识和研究方法创新意识。掌握跨学科思维,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国际关系研究。



论坛上,名同学逐一分享了他们的创作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赵怀普教授、高尚涛教授和高望来教授对论文作了针对性点评,并提出下一步修改建议。几位老师表示,此次论坛入选的论文水平较高,远超了对本科生论文的预期。选题范围广泛,理论与案例结合紧密,展现了本科生在学术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届本科生国际问题论坛最终获奖名单:

一等奖:

郑泽宇、谢鸿卓(北京外国语大学)

《美国对外政策模式的类型学分类与其转换机制(2016-2023):基于政治周期理论的分析》



二等奖:

胡峰宁(外交学院)

《联盟扩员的代价:匈牙利民主危机与欧盟东扩困境》

崔奇凡(外交学院)

《责任国记忆管理对国家形象的影响——以德日两国国家罪行反思活动为例》



三等奖:

刘雅文(外交学院)

《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下的北极新二元困境分析》

陈悠然(国际关系学院)

《何故一再妥协?论伊朗对外政策中塔基亚原则的实践》

吴宗灿、徐佳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威胁认知视角下瑞典与芬兰放弃中立的逻辑》



本次论坛本科生提供成果展示和思想交流的平台,在锻炼学生论文写作和思考能力的同时,也激励同学们关心国际时事,树立远大志向,提高社会责任感。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将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不断成长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研究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做出卓越贡献。



至此,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第二届本科生国际问题论坛圆满落幕再次向所有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向所有参与本次学术论坛同学表示感谢,向论坛举办过程中给予帮助、指导的学校有关部门、老师和同学表示感激!让我们共同憧憬下一届本科生国际问题论坛,期待大家的参与!

国际关系研究所

2024年12月6日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