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仲裁周外交学院专场活动——“贸仲仲裁中的证据规则”讲座成功举办
2024年9月24日上午,由外交学院国际法系主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指导的“中国仲裁周外交学院专场活动——贸仲仲裁中的证据规则”讲座在外交学院展览路校区420教室成功举办,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国内仲裁界资深专家、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卢松教授主讲,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监督协调处资深经办人陈宓女士主持。国际法系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国际法系党总支书记王胜乾致辞。
讲座首先由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党总支书记王胜乾致开幕词。王胜乾书记指出,外交学院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是我国最早从事涉外法治教学与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和国际法人才,为中国仲裁事业,尤其是涉外仲裁事业做出了很多努力和突出贡献。此次举办“中国仲裁周外交学院专场活动——‘贸仲仲裁中的证据规则’”讲座,既是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也是旨在进一步扩大中国仲裁周活动平台的影响力、宣传仲裁法律服务、讲好中国仲裁故事、提升仲裁公信力,共商共建中国仲裁周活动平台,共享中国仲裁周交流硕果。
在讲座中,主讲人卢松教授,作为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授、外交学院国际法系优秀校友、贸仲《证据指引》的主要制订者与修订者,凭借其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与多年的仲裁实务经验,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全面而深入的贸仲仲裁证据规则解析。卢教授首先强调了证据规则在仲裁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并结合具体案例,生动阐释了证据如何影响仲裁结果的公正性与合理性。而后,卢松教授详细介绍了贸仲仲裁中证据规则的制定背景、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逐一解析了各项条款的具体含义,重点讲解了举证责任、证据形式、证据交换与质证、证据保全等主要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规则在仲裁实践中的应用场景与操作细节。
卢松教授还特别强调了证据规则制订与适用的国际视野,对比分析了中国仲裁与国际仲裁在证据规则方面的异同点。他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仲裁正逐步与国际接轨,仲裁员和当事人在处理涉外仲裁案件时,必须具备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国际仲裁中的证据规则。
主持人陈宓女士,作为外交学院国际法系的优秀毕业校友,以其专业的素养和亲切的态度,为讲座的开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不仅是一位资深从业者,更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仲裁领域紧密联系的桥梁。陈宓女士在讲座中深刻阐述了“仲裁周”这一全国性活动的深远意义,强调了其在推动中国仲裁事业发展、提升仲裁公信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陈宓女士还详细介绍了贸仲新版《仲裁规则》中的重大创新——《证据指引》的引入。她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与投资纠纷日益复杂,证据问题成为仲裁裁决公正性、合理性的关键。为此,贸仲顺应时代需求,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与本土实践,精心制定了《证据指引》,旨在为当事人、律师及仲裁庭提供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证据处理规范。与此同时,她鼓励在座的同学与业界同仁积极学习并应用《证据指引》,共同推动中国仲裁事业的蓬勃发展。
讲座的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与会者积极参与,纷纷就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向卢松教授提问。卢教授以耐心细致的态度,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了详尽而深入的解答。他不仅针对具体案例进行了逐一剖析,还从理论层面出发,引导与会者深入思考证据规则背后的法律逻辑与价值取向。
通过本次讲座,老师们、同学们学习了新版《仲裁规则》以及国际仲裁领域的前沿问题,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收获颇丰。
国际法系
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