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召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东盟减贫合作”工作组视频会议
2020年7月9日,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东盟减贫合作”工作组视频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外交学院和老挝外交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和东盟的减贫专家、NACT国家协调员机构等近30位代表出席会议。我院徐坚院长与老挝外交学院麦•萨雅望(Mai Sayavongs)院长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给本地区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和挑战。如何减轻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贫困人口的冲击,如何抑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面对的共同课题。与会专家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与减贫”、“电子商务与减贫最佳案例”、“可持续农业发展与减贫”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疫情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守望相助,密切配合,为国际抗疫合作树立了典范,展现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旺盛生命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携手应对挑战,保持本地区减贫事业的良好势头。地区国家应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疫情应对方式与发展理念,加强对经济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入,重视“三农”问题与贫困问题的关联,促进社区、企业、国际发展合作伙伴等多元行为体对减贫事业的参与并形成合力,拓展新型经济业态,尤其是以“2020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为契机,利用数字经济平台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创业与就业机会。会议讨论深入,气氛热烈,充满真知灼见。会议达成的共识将以适当形式提交各国决策部门参考。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是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NACT每年开展2—3项联合工作组研究并举办工作组会议,邀请中国和东盟国家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东盟关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第21次和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主席声明都对NACT工作组成果表示高度认可。据悉,NACT还将于近期召开“中国—东盟数字平台管理工作组会议”和“中国—东盟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就业工作组会议”。 新闻链接: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vpn.cfau.edu.cn/gn/2020/07-09/9233854.shtml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theory-haiwainet-cn.vpn.cfau.edu.cn/n/2020/0710/c3543370-31832206.html中国东盟报道:http://mbd-baidu-com-s.vpn.cfau.edu.cn/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372256521372699969%22%7D 亚洲研究所2020年7月3日 -
英语系协办陈明明大使“译家谈”系列线上讲座
2020年6月7日与14日,前外交部翻译室主任陈明明大使在“译直播”平台开展了“译家谈”系列线上讲座,对抗疫外宣翻译和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做出了详细解读。两场“译家谈”系列讲座由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外交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东南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共同协办,旨在提升高校翻译专业师生对防疫对外宣传相关翻译的重视,增进师生对政策性文件翻译的理解。英语系组织近150名师生观看了两场直播,进行学习。首场讲座的主题为“如何进行抗疫情涉外翻译——以北京为例”。陈大使以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围绕涉外翻译的精准、严谨、灵活三个基本原则,向广大师生讲述了自己在翻译相关文件时的心得体会。他指出,中文的关键术语表述政策性很强,因此要求英文翻译做到准确、到位;在翻译标语和口号时,也要考虑外国人的用语习惯,尽量翻译得地道。第二场讲座的主题为“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翻译要点”。陈大使为观看直播的师生整理了一份中英对照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要表述摘编》,并以其中的部分内容为例,重点讲解了政策性文件的翻译技巧。在讲座最后,陈大使勉励翻译专业的同学们要“跟着学,敢于突破”,既要忠于原文,也要探索更新颖准确的表达,在过程中不断培养对学术翻译的兴趣。“译家谈”系列线上讲座反响非常热烈,每场讲座均吸引了全国近一万人观看。外交学院英语系师生们积极参与并进行了提问互动。通过两场讲座,英语系师生们熟悉了涉外翻译的要点和原则,增强了对于外事翻译、对外宣传的认识,积累了新政策、新形势下更丰富的汉英翻译表达,对于提升翻译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英语系同学们也将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翻译的质量。 英语系(英语系学生会 杨知烨 供稿)2020年6月29日 -
国关所举办“二战史观比较研究”讨论会
6月24日下午,为纪念二战胜利七十五周年,国关所举办了“二战史观比较研究”线上研讨会,王帆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王帆副院长感谢各位专家参会,指出二战史观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重大的国际政治现实问题,关系到如何认识战后世界秩序合法性和不少国际政治现实问题的法理基础。之后,来自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社科院和我院的专家作了专题发言。会议比较了主要国家二战史观的差异,强调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二战史观与国际政治现实问题的关系。 国际关系研究所2020年6月28日 -
国际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新冠大萧条、宏观治理与经济学理论创新”讲座
2020年6月18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保建云教授应邀面向国际经济学院师生做以“新冠大萧条、宏观治理与经济学理论创新”为题的线上讲座,讲座由张翠珍副教授主持。保建云教授从自身17年的经济学教学、研究经历出发,围绕六个问题阐述自己的思考、见解与经济学理论创新。一是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大萧条的特征、演化规律及理论解释;二是大萧条危机的治理;三是危机经济学,分析供给、需求和理论演化;四是经济学面临的“危机”,即现实解释能力不足,分析经济学假设、方法,讨论经济理论是否存在缺陷;五是经济学创新,提出分布经济学理论体系,对微观、宏观理论进行创新,对世界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提出思考;六是分布经济学的源流、范式和分布流派。 在答问环节,保教授对师生提出的分布经济学理论模型的构建与求解、经济学发展方向是否会重新回归政治经济学等问题进行了回应与交流。保建云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思考深入、系统,表达生动。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参与者不仅收获了知识,了解了观点,更受到了启迪,推动了思考。正像保教授所言,要做好经济学研究,不仅要有深厚的经济学功底,要有较高的数学与编程能力,还要有历史的视野与哲学的思维;既要博览群书,也要关注现实。 国际经济学院研究生吴竟、董苹 供稿2020年6月19日 -
天津师范大学马德普教授为我院开展在线专题讲座
2020年6月3日下午,天津师范大学马德普教授应我系邀请,以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与中国的民主政治”为题,为我系师生做了一次精彩的在线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马德普教授最先点明了现下学界所流行的一个观点:现代国家就是“民族国家+民主国家”,而民主的本质就是竞争性选举。他紧紧围绕这一问题,梳理了西方近代民族国家与民主政治的兴起与发展,并结合历史与现实指出了多民族国家因民主政治而面临的分裂危险,进一步剖析了多民族国家与现行民主制度存在张力的原因,从而突出了在多元文化社会实行自由政治制度的难度。最终,他提出:在我国,只有创新民主制度才能更好地应对多民族状况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只有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马德普教授精彩的演讲给同学们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的涉猎范围广、信息量大、启发性强。之后,王春英教授与马德普教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并对此次讲座做出了总结。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依尔凡江·艾克然木供稿 2020年6月8日 -
外语系邀请天外教授举行线上讲座
2020年5月29日(周五)下午,外语系日语教研室周萍萍老师邀请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执行院长田庆立教授为我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一的同学们举办了一场题为“战后日本对美从属外交的隐秘逻辑”的线上讲座,此次讲座为外交学院“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四十三讲。 在本次讲座中,田庆立教授主要从战后日本对美从属外交的逻辑起点、日本是否真正对美国亦步亦趋、日美同盟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三大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有关战后日美从属外交方面的内容。其中,田教授从战后日美关系的两大维度——军事层面以及法律层面详细地介绍了日美之间通过法律构建同盟的历史,给同学们介绍了很多相关生动幽默的漫画。接着,田教授通过结构图的方式向同学们解释了何为“华盛顿扩音器”系统,指出了在战后7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延续的可以称之为“自发式对美从属”的状态。此外,就中日美三边博弈的复杂态势,田教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安倍内阁的设想,即发挥“桥梁”作用,有效平衡日美关系及日中关系,同时也指出中国的对美及对日战略处于平衡状态。最后,田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今后的中美关系与唐朝时期会有怎样的区别以及在今后若日本放弃对美“自发式从属”,美国会采取怎样的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以亲身体验介绍了中日之间文化层面交流互动之深以及以历任日本首相的例子为同学们介绍了美国或以哪些手段保持与日本的外交关系。通过讲座,大家了解到了很多有关日美外交的书籍与理论观点,同时田教授也从语言文学的角度出发给了同学们很多启发,比如三岛由纪夫的“天皇观”、战后日本构建国家认同中的“自我”与“他者”模式等等,同学们表示获益匪浅。 外语系2020年6月2日